400-615-3026 扫描微信
专注于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平台直播,运营的培训,陪跑,IP孵化,运营,直播和落地执行!  咨询专线: 400-615-3026

纪录片短片的碎片化对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7-03

全文共4053个字

阅读时间:约20分钟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广电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业务,再加上一些专业影视创作交流平台的加入,短视频创作从最初的全民狂欢逐渐走向常态,未来短视频的高质量发展将对市场起到引领作用。

那么,广电在提升短视频质量方面能做些什么呢?电视台一直以来都是以新闻为立足点,借助传统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采访优势,最明显的制高点首先要体现在新闻领域。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如今已经成为主流新闻之外的必做之事,为纪实短片增添了不少专业性的内容。但传统电视新闻从长度上其实可以归类为短视频。为什么我们还提“电视新闻短视频”呢?那是因为其片段捕捉的标准、流程、目的与新媒体上流行的纪实短视频有着本质的不同,创作范式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如何将一则传统的新闻从新闻场景中分解成若干个更便于充分、全面传播的片段,打造出多维度、动态的新闻“万花筒”,是传统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分析纪实短片的碎片化趋势,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方法和启示。

记录短片片段采集标准

“新闻短视频”的灵感

孟非曾说,朋友圈的入选标准是是否值得分享,这也体现了大部分新媒体创作者的心态。比如抖音平台上,就有大量旅行、风景、宠物、孩子、生活小窍门、应急等纪实性片段。入选的首要标准是它的可分享性:它既能给人以信息(客观传播、夸张传播、误传、谣言等),又能给人以刺激(惊讶、震惊、恐惧、快乐、愉悦等),又能给人以有用(启发、学习、模仿等)。

传统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短视频的“分享性”一样吗?其实它们是一个交叉概念:能分享的东西不一定有新闻价值,但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一定是能分享的,所以我们的新闻报道天生就具有分享性,非常适合用短视频的形式传播,但新闻价值需要浓缩、提炼、去伪存真,找到片段之间的关联,同时还要受到价值取向、政治、社会的影响;而分享的趣味点更加多元、自由,需要解构,找到事物或事件的更多角度和片段。这就要求我们新闻现场的记者要具备两种思维模式:一是能快速把片段浓缩,二是能快速把事件解构成片段。我们平时做的新闻,遵循一定的新闻生产范式,新闻要素齐全,传递的信息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主观判断、加工性。 但这些成品新闻如果搬到新媒体上,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不说时效性会差很多,文章开头结尾的精心安排、完整性、排版布局,也难以取悦那些倾向于碎片化消费、厌倦说教的受众。虽然他们还是希望最后能有权威的信息和分析报道,但碎片化信息的快速冲击力非常刺激,也非常方便社交分享和传播。所以,要想重拾传统广电的新闻影响力,新闻现场的实时短视频发布必不可少,新闻碎片化必不可少。看央视网的新闻短视频,分享的都是精选的新闻点,比如新闻现场的精彩瞬间、实用知识、奇葩场面等。一个重大新闻现场,也会被分割成多个动态的过程和环节、背景和后续。 比如,在众多展现神舟十三号发射的短视频中,每一个你能想到的可以分享的碎片点都被放大,其传播效果贯穿时间段、逐层叠加,这是传统一两条覆盖方方面面的新闻无法比拟的。

遵循“分享”这个标准,我们还可以把已有的电视新闻素材中,找到有分享价值的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引发新的新闻点。以金华电视台《人民零距离》2021年推出的短视频系列《金华影像》为例,其选取金华电视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期的视频素材,重新剪辑包装后推出,在金华人和全国网友中掀起了一股怀旧风潮,每部都达到了10万次以上点击量。在学雷锋纪念日,该专栏视频号推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华小学生大雨过后互帮互助涉水进校的生动视频。 小胖子骑着三轮车载着一群孩子的照片成为热搜,引发了人们对年度“小胖子”的热搜,从而衍生出新的温情故事,深化了“学雷锋”的新闻主题。这是传统新闻与新媒体短视频相互借力、相互催化、相互进化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新媒体上,碎片的分享或将演变为互动性,这也引出了碎片捕捉的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标准:互动性,即事先对碎片有影响力的期待,希望得到评论、反应、传播甚至二次创作。一个经营农场的年轻人,他分享的视频反映出了很多野外趣事,比如抓黄鼠狼、找到蛇蛋等,让人相信他所处的环境,进而信任他的产品,延伸到买卖之间的互动。所以,分享的价值与互动的需求息息相关,这也是普通人在做新媒体纪实短视频时首先会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单向的,无法实时互动。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认识到新闻短视频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时刻关注观众的反应,随时剪辑播出可能引发正向互动的片段,再根据互动情况调整每个片段的剪辑发布频率和频次,进一步捕捉新的片段。近两年,浙江卫视频繁开展大型融合媒体新闻活动,包括2020年的《大山深处的浙江人》、2021年的《看见浙江的美——走进农村看小康》,除了传统的连续报道、新闻评论、大型直播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新闻短视频的互动功能。 例如,“看见浙江之美”新闻宣传活动进金华站时,还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向外界动态发布金华“宝藏”小康村,引导旅游消费热点、兴趣点,取得广泛的社会效应,扩大了在新媒体领域的影响力。

第三个标准,碎片的“可塑性”,不是每个人都会考虑的,正是这个标准影响了碎片收藏者的创作冲动。哪些碎片是可塑性的?故事的张力、想象的空间、模仿的可能性、特效、代入的戏剧性等等,都决定了可塑性。比如2020年有一部关于父亲节的短片,电影制作人选取了10个不同的人面对自己的父亲,问他们的父亲是否为自己感到骄傲。尴尬、不适、日常缺乏交流,以及有机会近距离在镜头前表白的兴奋都被真实而细腻地捕捉到了。多个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不同互动,放在一起,产生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效果,让人对父亲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这部短片的作者看到的碎片的可塑性,就是预设问题的张力和不确定性。 还有一些片段乍一看很普通,但如果把细节或阶段放大,就会有惊艳的效果,比如花开花落、云朵翻滚的延时摄影……我们的新闻承担着政治宣传和价值导向的重任,所以把这个标准运用到短视频版新闻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哪些片段会更有利于主题的弘扬和升华,哪些片段不适合随意抓拍发布和加工渲染,短视频创作者必须提前判断。

纪实短片片段处理技巧

“新闻短视频”带来的启发

片段需要加工,因为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只是某个时空的碎片。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原创性,但往往无法准确传达分享者的意愿和感受,无法充分传播画面所蕴含的信息,有时还会产生歧义。除了其短小的特性,想要吸引眼球,就必须有亮点和冲击力。因此,纪录片短片的处理从来就不缺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包装、字幕、音效、音乐、图表、解说等。这些手段具有附加说明和渲染的功能,使得反思的主题更加清晰,分享者的意图更加令人信服。 比如传统电视新闻,有一套完整的包装模板设计,从新闻标题到名目,从同步声字幕到关键词,从图表到特效,非常专业齐全,也有专门的后期制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完善,但最大的问题是,制作流程很专业,但呈现效果比较呆板、一成不变。规定的动作不能缺失,规定范围以外的动作也不能太过新奇、出格,否则就“不像新闻”。短视频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对于广电专业的制作人才来说,一旦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他们的优势不言而喻。

因为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片段的处理不能夸张无边,也不能扭曲现实,只能增强现实。因此,处理从拍摄时就开始了,最典型的就是画面的构图和光影的运用。比如新片场联合8KRAW出品的纪录片短片《看世界多美》,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记录下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每一个瞬间和风景都只有几秒钟,但拍摄角度、手法、光影的流动、同步的声音和音乐都让人印象深刻。纪录片短片《电影片头设计的背后》主要采访了电影片头设计师丹·佩里。因为只有4分多钟,采访背景和环境都取材自设计师的工作室,并利用工作室里的模具陈设和灯光来布局画面的层次感。这是专业短视频创作者区别于草根记录者的显著特征。 在电视台,通常会有一支从事剧情片、纪录片创作多年的导演、摄像师团队,他们熟知拍摄时所用到的技巧,所以当他们认真创作短视频时,在画面的处理上通常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央视网的小阳视频,新闻短视频化的程度和水平在广电领域具有代表性。记录神舟十三号发射瞬间的短片《星空浩瀚,这是新的征程!》,采用4K高帧拍摄,构图、灯光、音乐极其精湛。同步音效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航天员访谈、发射过程中的工作指示、围观群众的感受等。短短两分多钟,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各方信息,并起到正向的激励和影响情绪的作用,这是一般视频平台和业余作品无法达到的。

在有限的空间里处理纪实片段,有几种常见的手法。第一是“放大”:放大细节,包括动作、画面局部和声音等。《0.00001秒的美》就是利用专业摄像机用慢动作放大人眼难以捕捉的瞬间的典型例子。第二是“重组”:将跨时空的片段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重组。纪实短片《丁真的过年》就利用丁真的旁白,将真实的片段进行重组。第三是“加法”:利用影视手段在有限的时空里添加不同层次的信息,比如短片《小马云回村后的生活》,在拍摄过程中,作者在镜头里与小马云进行互动,适时给予旁白解说,增加信息量。 四是“设定”,即预设前提,为片段解读提供语境然后记录下来,比如两年前引发热议的央视新闻《你感觉幸福吗?》,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突兀的问题,在镜头前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现实。

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在视频制作领域依然拥有设备技术、资源、采访、人才等优势。尽管面临“大船难掉头”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如今广电也在寻求改革,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很多老问题正在慢慢得到解决。应该说,只要下定决心专心建设,广电在纪实短视频领域的起点并不低,新闻短视频更是山顶上的先锋、旗帜。只有这条路畅通无阻、顺畅无阻,广电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站稳脚跟,才有资本去谋求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公备案号-110105001113 工业和信息化部京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30356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