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5-3026 扫描微信
专注于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平台直播,运营的培训,陪跑,IP孵化,运营,直播和落地执行!  咨询专线: 400-615-3026

蔻准短视频运营

发布时间:2023-05-28

北宋名臣寇准简介寇准清廉历史闻名

寇准简介

寇准是一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和诗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勤奋好学,历史记载曾十几岁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亲也曾在朝为官一度被朝廷重用,曾被封为国公。寇准从小也受其父影响一心为国效力,他天性聪明,十九岁便考取了进士,被派往任职某知县。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官路也一路攀升。

寇准像

寇准一直以刚正耿直著称,他从来不趋炎附势,曾在北宋有一桩严重受贿案件。朝中其它臣子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唯独只有寇准奏请黄帝此案判处不公。寇准不怕皇上怪罪直言不讳指出祖吉和王淮受贿判处不公,当时祖吉受贿不多却判处死刑,而王淮受贿千万本应死刑则因为他是朝中参政官员的弟弟还身官原职!此案过后,寇准更加深受宋太宗的重用。

但是寇准的正直也他在官场上吃过不少的亏,朝中大臣对其打压者也甚多。以至于一不小心就会被小人算计而步入低谷!他曾与朝中张逊发生过严重的争议,当时宋太宗一气之下把寇准贬至青州任地方知府!由于寇准一直深受宋太宗的重用,第二年又将其调回京城。

寇准在朝期间足智多谋,才华横溢,深受国家之重用,后来被任为相国。但是由于朝中小人一再陷害,他的官场之路在后期也是极险阻!虽然一度有一些忠臣为其奏请皇帝,但是后期皇帝也深受朝中奸臣的蛊惑!

寇准的晚年是比较可怜的,最终死于异乡雷州!但是在雷州任职期间为当地的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雷州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在位的是宋太宗的儿子宗真宗,本准寇准葬于故里,但最终途中钱财用完,寄葬于洛阳!

寇准清廉

寇准是宋朝有名的好官,他一生为朝廷效力,不求回报,深得百姓爱戴。寇准一生都在朝为官几十年,曾经两次担任宰相职位,他一心为国为民做事,却唯独忽略了自己。他曾经任职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不管是在朝为相,还是任职地方官员,都没有为自己留下任何的私物!

寇准像

《寇准清廉》这篇文言文是记载宰相寇准最好的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足以表明宋朝宰相寇准为官司清廉的品质。寇准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和后人的敬仰,甚至受到异国的敬佩。寇准为官多年,职位升至宰相,但他一生当中都没有为自己及家人建造一座私宅!

寇准一生未建私宅这个历史典故,不仅在宋朝被传为佳话,直至现在也广为流传。关于寇准为官清廉,当时有很多文人曾为他写过诗句,那些留下来的诗句,都足以歌颂寇准为官清廉的品质。后来很多诗句被世人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关于寇准,历史记载留下的典故非常多,宋朝时期曾经有位北使,当着朝中大臣的面问起“无地起楼台”的宰相是哪位。当时朝中大臣听到这样的问题,都倍感羞愧!这些历史典故都可以看出寇准廉洁的品质。

《寇准清廉》这篇文言文篇幅较短,现在的一些教学资料书中大家经常会看到。它不仅歌颂了宋朝良臣寇准为官清廉的品质,同时他为后人树立了好榜样。把《寇准清廉》这篇文章放入现在教科书当中,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

寇准背靴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他才智过人,是一位生性耿直的好官员。寇准十几岁便考取进士进朝为官,深受皇帝与百姓的赞赏。年轻的时候官路还算平顺,步步高升。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却一再遭受奸人所害,曾经两次任相国,但晚年被贬死于异乡!

寇准像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良臣,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也被后人一再传为佳话。寇准背靴就是一个发生在寇准身上的故事。当时皇帝听从谗言,将杨延景充军云南,而奸贼则趁机假传皇帝旨意想毒害杨延昭。由于杨家世代忠良,狱中好友代替杨延昭喝下了毒药。后来杨延昭这才逃离一死,家人为其假办丧事,本打算后面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当时寇准身为朝中大臣深受八贤王的喜爱,听到杨家遭此大难非常悲愤。便与八贤王一同前往杨家悼念,一向聪明过人的寇准在杨家丧事上看出了端疑。寇准当下与八贤王商量在杨家留宿一夜,晚上寇准发现杨延昭妻子手提一个篮子独自一人前往后院。寇准便偷偷跟了上去,没想到深夜路黑,杨延昭妻子不小心摔倒,而寇准也由于紧张碰掉了帽子和靴子!

当寇准在寻找帽子与靴子的时候,发现杨妻篮子倒出的是饭菜,为了赶上杨妻,寇准不得不背着靴子紧跟其后。寇准终于发现,杨妻将饭菜送到后院房屋内,还听到杨妻与杨延昭的谈话。寇准知道杨延昭并没有死,心里万分高兴,便立刻回房告诉了八贤王。对于八贤王和寇准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好消息,他们两人悄悄会见了杨延昭。这才让后代明将杨延昭,有机会重新回到了战场。

寇准电视剧

说到宋朝良臣寇准,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国大陆片葛优演的《寇老西儿》。该电视剧虽然不长只有二十集,但深受大家的喜爱。《寇老西儿》是一部古装剧,该剧当中主要讲的是寇准不怕辛苦为官清廉。寇准生性耿直不畏强权,他处理案情非常独特,深受百姓赞赏。

寇老西儿剧照

电视剧《寇老西儿》讲述的是宋朝时期辽宋两国开战,当时杨家将率兵对抗辽兵战死沙场!后来杨延照查明原因,才知道杨兵大败是由于受到朝中奸臣潘仁美陷害!杨延昭启奏皇上要求查明此案。当时皇帝听信谗言,对于这个案子并没有过多重视,直接交给八贤王去审理。八贤王也是一代良臣,后来有人向八贤王推荐寇准,此人查案很有自己的办法。

八贤王召见寇准进京调查此案,寇准进京之后,在彻查此案的时候受到诸多的阻碍!当时的后宫娘娘都想办法陷害寇准,还有些人背后在皇帝面前挑拨寇准的不是。当时皇帝听信奸贼的谗言,寇准被抓。

看过《寇老西儿》的人都知道,寇准被抓之后,八贤王想尽办法才将寇准救出来。当时对于杨家将和潘仁美这个案件,两边都是各有各的说法。寇准被释放之后,接着审理此案。由于潘仁美奸诈狡猾,寇准最后只能亲自前往边关收集证据。八贤王为了杨家将,一直帮助寇准与潘仁美对抗。《寇老西儿》这部电视剧的结局是比较圆满的,最后不但保全了杨家将,还扭转了大宋国情。寇准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好官,他看清了朝廷险恶,案情得以昭雪便打道回府了。

天官寇准

历史上经常讲到天官寇准,那么关于天官到底是什么呢?曾经有记载说天官是某两个部的尚书,但是又有人传说天官只是皇帝赐予寇准的一个封号。甚至后面还有人称寇准为双天官,那这个双天官又到底又有哪些具体含义呢?寇准是宋朝有名的奇才,他为官清廉,生性耿直,深受百姓爱戴。

寇准像

天官寇准这种称谓,历史上曾有这种说,由于寇准曾两次任相国之职,杨家将里面的杨宗保称寇准为双天官。但是这种说法也曾经被后人质疑过,因为天官在宋朝时出现得比较多。人们大多理解是皇帝赐予的官职,当时包括六部尚书和侍郎。当时寇准被称为双天官,不管是在宋朝,还是后人眼里都是一个传奇。

天官寇准这个称谓,足以看出寇准在宋朝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权威的大臣。但是寇准一生命运坎坷,虽然曾经两次任职宰相,但是到了中年之后官路却是一波三折!第一次被免去相国之职是被奸贼所害,后来被调陕州任职。而第二次罢相险些被判死刑,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被逐出京城。

天官寇准晚年屡次遭贬,历史上也有记载是当时朝中丁谓背着皇帝所为。当时的宋朝奸贼当道,丁谓趁皇帝病重,把寇准贬出京城!当时丁谓手中权势非常高,朝中大臣都不敢向皇帝禀告实情。当时寇准被贬离京,朝中大臣都不敢前去送行,害怕惹怒丁谓。当寇准第二次免去相国之职,丁谓任职宰相,将寇准是一贬再贬,最后寇准晚年客死异乡雷州!

寇准生平简介

  1、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

  2、人物小故事

  据说雷州人民护送寇准灵枢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后人为了悼念这位贤相,遂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关帝灵签第八十一签就是“寇公任雷阳”,这是寇准在雷州任职的典故。此签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暂时耐守,自可昭雪。宋仁宗为寇准平反后,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准的住所改为寇公祠。如今的寇公祠内,仍陈列着皇帝因寇准而下的一道道诏制。

  3、评价

  毕士安: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王旦: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准乃为己任,此其短也。

王旦与寇准文言文翻译

1.王旦与寇准译文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您的坏话。」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愈发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称赞王旦贤明。

原文;王太尉旦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太尉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2.王旦与寇准译文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

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您的坏话。」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

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愈发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

」皇帝因此更加称赞王旦贤明。补充:原文;王太尉旦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太尉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

上一日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

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3.王旦与寇准的翻译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

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

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

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

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

遂不问……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

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辩;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甚怒,可辩者辩之,必得而后已。

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

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在过生日时,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服装用品奢侈且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

观察可以交谈的和以前就了解的,几个月以后,召见与之交谈,咨询访问各处利益和危害之处,或者让他们以书面形式呈报上来。发现他们的长处,悄悄地记下他们的姓名,如果其中有人再来求见,不须见面就能处理了。

……王旦处理政事时间久长,有人非议,则立即寻找错失而并不推诿辩解;如果别人出现过失,即使皇帝很发怒,能够解释就解释,尽最大的努力才罢休。

4.王旦与寇准的译文

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中书省的堂吏都被责罚。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王旦担任丞相职务,接触很多人,从不以私利结交。观察可以交谈的和以前就了解的,几个月以后,召见与之交谈,咨询访问各处利益和危害之处,或者让他们以书面形式呈报上来。发现他们的长处,悄悄地记下他们的姓名,如果其中有人再来求见,不须见面就能处理了。……王旦处理政事时间久长,有人非议,则立即寻找错失而并不推诿辩解;如果别人出现过失,即使皇帝很发怒,能够解释就解释,尽最大的努力才罢休。

5.王旦与寇准的译文

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中书省的堂吏都被责罚。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王旦担任丞相职务,接触很多人,从不以私利结交。观察可以交谈的和以前就了解的,几个月以后,召见与之交谈,咨询访问各处利益和危害之处,或者让他们以书面形式呈报上来。发现他们的长处,悄悄地记下他们的姓名,如果其中有人再来求见,不须见面就能处理了。……王旦处理政事时间久长,有人非议,则立即寻找错失而并不推诿辩解;如果别人出现过失,即使皇帝很发怒,能够解释就解释,尽最大的努力才罢休。

6.王旦与寇准译文(王太尉~~~上由是益贤太尉)

原文:王太尉旦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太尉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译文: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您的坏话。」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愈发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称赞王旦贤明。

7.王旦与寇准的原文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辩;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甚怒,可辩者辩之,必得而后已。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原因无他,只因为寇准的性格,我们可以看看宋太宗和宋真宗对他的评价:

宋太宗:“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真宗:“准刚忿如昔。”

1

魏徵是贞观朝第一谏臣,赵光义将寇准比作魏徵,可见寇准为人是有多么的刚直!然而刚直的大臣往往也会得罪很多当朝权贵以及佞臣,若无明君护持,其下场都会很惨。

那么一代名相寇准晚年为何会一贬再贬,直至客死他乡呢?

事情的起因源自—天禧党争。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钦天监官员夜观天象,得出“女主昌”的结论,当时的宋真宗身体日渐衰弱,由于皇后刘娥能力出众常陪皇帝处理朝政,所以朝政逐渐落入刘娥之手,有鉴于此,宋真宗心中多有不安,害怕刘娥效仿武则天夺取赵宋天下,于是他召寇准,周怀政等人入宫商量太子监国一事。

2

寇准本就对刘娥干政和丁谓等佞臣乱政而不满,于是他借此机会便跟宋真宗说:“丁谓,钱惟演是奸佞之人,不能辅佐少主。”因为丁谓是刘娥的人,所以寇准之言也是在反对刘娥,宋真宗听了寇准之言,也决定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

但这件事还是被刘娥,丁谓一党所知,刘娥率先发难,逼着宋真宗加封寇准莱国公,但罢免他的宰相之职,由丁谓取而代之。寇准被罢相后,周怀政由此不满便密谋兵变,准备废刘娥,杀丁谓,令寇准复相,让太子登基。然而由于周怀政的手下告密,导致周怀政等人悉数被杀,寇准也因此遭到牵连,刘娥趁机矫诏削去寇准莱国公爵位,先将其贬到相州,再贬安州,最后贬至道州。

3

就这样寇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连贬三次!由于宋真宗此时已是心力交瘁,几乎不再过问朝中大事,所以对于寇准遭到贬谪一事,他丝毫不知情,某一天,宋真宗问左右寇准哪里去了,由于那时候刘娥等人完全把持了朝政,所以没有人敢向宋真宗说出实情。

寇准离京时,慑于丁谓等人之威,朝中大臣只有王曙一人为其践行,离散匆匆,好不凄凉!

公元1022年,寇准再次遭贬,这一次他被贬到了更远的雷州,同年宋真宗驾崩,第二年寇准病死于雷州。

北宋时期的一代明相寇准,下场为何那么惨?

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

真宗时期,在澶渊之战中,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

但就是这么一位颇有名望的宰相,在真宗朝晚期被一贬再贬,最后死在了雷州任上。

更凄凉的是,寇准死后,家人想让他归葬故里,灵柩走到一半,竟然因为路费不够没法再走了,最后不得不就地草草下葬,终究还是没能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

身为皇亲国戚,还曾几度拜相,寇准早年的生活是相当安逸的(关于寇准早年奢华生活前文已介绍,不再赘述),为什么最后落魄到如此境地呢?历史君认为有几点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寇准为人耿直的性子是众所周知的,常常因此得罪人,而他自己还不以为然。也正因为如此,

宋太宗才拿魏征做比喻来形容寇准,真宗对他也有“凖刚忿如昔”的评价。

刚正不阿本来是一个人的好品质,但是做的太过就容易得罪人。像魏征这样的直臣,曾经都让李世民气得暴跳如雷,恶狠狠的发誓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寇准和魏征比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真宗时期,寇准位极人臣,甚至能左右天子,

朝臣们人人畏惧,不敢与之争锋,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时候连皇帝也怕。《宋史》记载,太宗时期,有一次寇准又给太宗上谏言,所谓忠言逆耳,听不进去的太宗准备拂袖而去,哪想寇准大步上前,竟然抓住太宗的衣角,把太宗强拉回来,这让太宗很尴尬。

寇准这人还很好排场,有时候脑袋不转弯,净办些低情商的事。

他早年在老家陕西做官的时候,有一次自己生日大摆筵席,场面之大甚至惊动了真宗皇帝,

真宗淡淡地说道“准尽效朕乎”。这里的“效”是说寇准事事学皇帝,意思就是排场太过头了。

封建王朝,上下尊卑的等级礼制是非常严格的,排场不是说有钱就能瞎摆的,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排场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而寇准一高兴为了过一次生日,竟然能惊动皇上,还真是个直肠子的人。

本为国家,却不善于工计,落下胁迫天子的话柄

但他真正失宠,还得从澶渊之战说起。公元1004年,辽朝太后萧绰亲领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拔寨进犯大宋,直逼澶州城下。

朝中大臣多数主张迁都以避锋芒,身为南京人的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出生四川的陈尧叟则主张迁都成都。两人以逃到哪避难吵得不可开交,

正在这关键时刻,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并抛出主降派人人可杀的言论。

但是澶州已经被辽军团团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贸然前往有很大的风险,真宗皇帝养尊处优,自然是不想去也不敢去。但在以寇准为首的一帮主战派的坚持下,真宗皇帝咬着牙上阵。

皇帝亲临一线战场,给了前方士兵很大的鼓舞;加上辽军南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战线过长后方供给不足,已经是强弩之末。

围在澶渊城下的辽军渐渐失去优势,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宋。此时辽军想给自己的战败找个台阶下,于是提出来与宋军议和,真宗皇帝本就害怕、不愿来战场,刚好辽军主动提出议和,就坡下驴答应了辽军的议和条件,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战中,寇准立有大功,因此战事刚结束,真宗皇帝便给他加官进爵,以示褒奖。

然而寇准的恩宠日隆却让主降派不舒服了,之前主张南迁的王钦若便趁机挑拨。

一次散朝后,真宗皇帝目送寇准先走,以表达对他的尊重。但王钦若却进谄言:

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也就是说澶渊之盟对于大宋来说是件很耻辱的事,听到这里,真宗皇帝就有点不高兴了。

王钦若接着又说道:

陛下闻博(赌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尽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这话说的就更直接了,

意思是寇准把皇帝当作了赌博的筹码。加上澶渊之战前,真宗本来就不愿去前线,是寇准等人的一再坚持,自己才上的战场,多少有点被胁迫的意思。

皇帝竟然被一帮大臣胁迫,这事就大了。加上此时的寇准权势极大,发一言而无人敢不从之,这让真宗渐渐疏远了寇准,不久就给寇准降职了。

得罪太多人,让小人钻了空子,给他来个了落井下石

虽然寇准被王钦若下套,让自己渐渐失宠,

但最后置他于死地还是丁谓。

丁谓早年和寇准即是搭档也是朋友,早年寇准还有恩于丁谓。寇准坐上中书省的宰相高位后,一路提携将丁谓提拔成自己的副手。

那丁谓为什么要害寇准呢?这还得说是寇准的不会做人,他曾经也得罪过丁谓。

说是有一次中书省举行宴会,寇准一不小心粘了点汤汁到胡子上,而善于迎合之术的丁谓,马上起身给上司寇准擦掉胡子上的汤汁,这本是为了奉迎寇准,哪想寇准看不惯,冷冷地说道:“一个副宰相,给我溜须,成何体统”?

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好歹是个副宰相,被寇准这么一番奚落,这让丁谓很尴尬,从此便怀恨在心。

真宗朝后期,皇帝身体不好,皇后刘氏逐渐参与到政事中来。精明的丁谓很快攀上了皇后这棵大树,到处找寇准的短处伺机报复,加上刘皇后与寇准也不对付,于是两人不谋而合,将寇准贬出了京师,到雷州半岛这个边远小城就任,最后病死在这里。

结语

对于寇准这个人,历史君认为他绝对是个忠于国家的能臣干吏,但是他为人太过苛刻,尽心竭力为皇家办事,却不注意方式方法,得罪了不少人。

有大功于朝廷,又不懂得收敛,权势过大,却不以为然,仅仅靠着忠心为国的正气,让皇帝起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