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远洋国际中心D座23层 咨询专线: 400-615-3026
当前位置:点石网络传媒网络推广公司 >> 豆瓣推广 >> 浏览文章

《失恋33天》凡客体为何火爆于豆瓣网

 

 
  白底、人物抠图无背景再加上“我爱XX,我不爱××,我是××我不是××,我和你们一样(不一样),我是XXX”的广告词模式,一场欢乐的“PS凡客,收集你的凡客”活动于7月30日开始在豆瓣网上发起,从**黄晓明、郭德纲的两张,到网友“郭小懒”为自己所在团体“饭醉团”成员纯**PS的三五张,再到网友原创上载的二三十张、两三百张,经过一日一夜之后又变成七百多张,直至短短一周后数量轻易飙升的两千多张(截至8月7日00:20统计,这一场打着“全民调戏凡客”口号的活动显然短时间内已大获成功,不仅掀起了一股网络PS新热潮,更成就了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的佳话。
  一时间,打开网络,豆瓣上是每日参与量成百上升的PS活动群,微博上是瞬间不断更新的散图原创或转载,还有开心网、QQ群以及各大论坛上开始疯狂转载--这些同主题恶搞图的大行其道,开始有人好奇“凡客是纳尼(意即什么)”,有人以PS为乐来个不间断上新,还有人坦言“迷上收集各种版本”,活动就如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伴随而至的便是这场全民PS活动存有“阴谋论”、活动发起者别有用心等质疑,更有人明确大发慨叹“网络营销的方式越来越奇。

    《失恋33天》投资不到900万,首周票房就过了亿,上映两周破两亿,而且场次没见减少,观众也是与日俱增,照此势头,票房破三亿指日可待。而这一战绩竟然是在前有 《猩球崛起》阻击,后有《丁丁历险记》围堵,中间还有《铁甲神拳》和《惊天战神》相伴左右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可以说《失恋33天》上演了一出国产小片四两拨千斤完胜好莱坞大制作的经典好戏,其在制作和发行上的范例价值丝毫不弱于当年的《疯狂的石头》,值得好好总结。

电影的发行宣传并不神秘,无非是放映前要找好卖点,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首轮过后,要制造话题,持续发酵,靠口碑吸引观众有增勿减。

《失恋33天》在映前宣传策略上值得注意的有二:一是有效地利用了粉丝效应。《失恋33天》本是一篇在豆瓣网上连载成名的网络小说,拥有大量的小说粉丝,选这个题借的就是这个势,路数跟张艺谋前年拍《山楂树之恋》一样,只是《失恋33天》的粉丝更年轻。当然片中明星们的粉丝也是必须召唤的对象,所以男主角文章的表演风格被一再拿来说事。谈到粉丝就不能不说到互联网,从某种意义上说“粉丝”是网络时代特有的产物。粉丝与其前身“追星族”最大的区别是,后者表现为个体的疯狂,“粉丝”则是巨量个体有组织的集合,这其中,网络上的百度明星贴吧、QQ群、豆瓣小组和迅速崛起的微博功不可没。 《失恋33天》的营销团队正是利用了这些网络媒介,使得宣传的有效抵达率大大提高。

宣传策略二是档期选择恰当,话题制造切合时机。 2011年11月11日,由于这么多“光棍”放在一起,被网友和媒体戏称为“神棍节”,随着现实压力下剩男剩女的增多,“光棍节”经过了几年的发酵,成为年轻人和媒体热议的话题、商家的跟进进一步炒热了它,爱凑热闹、需要放松的年轻人需要影院中提供针对性的 “节庆产品”,《失恋33天》瞅准了这一点,迎合失恋的、未恋的、在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关注,把年轻人成功吸引到了影院。该片11月8号上线,仅11月11日一天票房就高达4000多万。

然而首轮映过,是否还有观众前赴后继,发行方的掌控力就没有那么强了,话语权转移到了观众手里,口碑好坏成为后续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虽然有些发行方会有意识地操纵一些网络人物说好话,但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归根到底还是要作品过硬。《失恋33天》在某些专业影评网站上评分接近8分,算不上最好,但在国产片里成绩已然不错。这部在视觉上干净清新谈不上有多高艺术性的影片,能在好莱坞视觉系大片的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归根到底一句话,内容不再“假大空”。

不假,就是真实,就是人物说人话、办人事,过普通人过的日子,就是情节设计合乎生活,不过分,不做作。听上去,这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大白话,可是中国电影实现起来却总是那么难。就拿同一家公司制作的该片前集《非常完美1》(《失恋33天》又名《非常完美2》)来说,情节设计和人物表演,都搞笑有余、生活质感不足,有太过之嫌。

不大,就是选题要切身,切合主流观众群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与《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游刃于大公司的奢华和幸运相比。《失恋33天》中主人公婚庆公司小职员的身份更贴近草根。而且或许是小说作者发帖连载、即兴创作的方式所致,电影在情节走向上类型化痕迹不明显,摒弃了 “重口味”的情节剧路线,而以心灵鸡汤式的情感关怀取胜。许多观众走进电影院不是来消费感官刺激的,而是来寻找情感共鸣的。不空,就是情节要密实,既不能掺水,稀稀拉拉,也不能陷入类型化的俗套,产生不了陌生化效应。如同小说作者所说,为了与网友较量,自己有意增加了故事多向发展的可能性,失恋的黄小仙究竟是与前男友“重归旧好”、还是与别人的老公“节外生枝”、抑或是与身边的同事“日久生情”,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情节还算饱满。

《失恋33天》对抗好莱坞的成功之路并非首创,走的还是冯小刚贺岁片的路子。即不是靠好莱坞式宏大的场面来冲击观众的视觉,而是靠国内导演对民族语言和国人生活得天独厚的熟悉优势,通过紧贴生活、幽默时尚、心有灵犀的对白,通过对主流观众群体现实生活的及时反映来赢得先机。但是与渐活渐老的冯小刚、葛优、王朔和他们打造出来的中年爱情故事《非诚勿扰》相比,甚至与仍在扮嫩的徐静蕾、章子怡、高圆圆主演的《杜拉拉升职记》、《将爱情进行到底》、《非常完美》、《单身男女》相比,白百何与文章及其演绎的《失恋33天》都更清新、更年轻、更时尚,更贴近都市电影院里的年轻观众。

作为大陆青春时尚片的范本,《失恋33天》继续了《杜拉拉升职记》的题材定位,即关注大都市的职场男女,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台湾校园青春片,鉴于其对主流观影人群生活的贴近,作为一个类型应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毕竟,这些年来更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已经屡屡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导演滕华涛此前的热播剧《蜗居》就是一例。《失恋33天》在票房上的马太效应仍在继续,创作上的马太效应也应该会扑面而来,这过程中会有失败,但对中国电影来说,多一种类型,多一点生活,总是一件让人乐观其成的好事情